Отцы и дети
好久沒看小說了,尤其是俄羅斯小說,記得上次看的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吧
非常好看~好看到我現在很想再看一次,不過後來借來的是父與子,看簡介感覺應該是不會很重的內容,但是其實比我想的還要複雜很多,倒不是說劇情如何曲折離奇,跟卡式兄弟一樣,劇情本身不是本書的重點,而是書中的對話,與對話中所表達的思想,看書與看影片的差異就在於,書中對話不會被畫面干擾(而看外語片則會因會花費太多心思看對話而忽略畫面~呵),隨著文字掠過眼前,畫面或許模糊或許清晰的就會在腦中呈現,而過程中能表現出的意思又隨著個人生活經驗不斷成長,我想這就是閱讀的樂趣之一,你不但是看了一個故事,更能隨時闔上書慢慢享受與當中情節的共鳴,閱讀的目的當然是很重要,但是過程中會讓人產生意想不到的東西而影響了當初這個目的。
本書讓人印象最深的當然就是虛無主義青年巴扎洛夫,雖說個人也是偏向這邊的思想,但是很明顯的巴先生是屬於極端分子,他極度信奉自己所學到的理念,這個想法造就了他的自信,我一直會覺得我們的教育環境也是很有可能教育出這樣的青年的,對於哲學思想上的不重視,年輕人們在專業學科上很有成就(相對於自由教育的平均來說),但是在「個人風格」上好像就少了一點,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新的想法,好像都解釋的過去,又跟舊有思想大相逕庭,這不就正種年輕人反叛的心理嗎?這些老頑固都不懂這樣的新想法,覺得以前的東西都過時、保守,這樣新的潮流才是酷、才是「對的」,殊不知思想的潮流早已翻了好幾番,早在基督出現時就有人大談神已死的言論,道家思想更早在西元前就發展完整,魏晉還捲土來一番新說法,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真的是最接近現實又最遠離現實的特例,面對現實問題,狹義的虛無主義不能提供實體上的解釋,但是在思想上他是卻是令人難以辯駁的,不過像現在這樣知識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社會科學理論發展後,虛無主義的立論越來需要改變,因為他的出現我覺得應該就是對於現時的逃避,他的基礎其實就是他所規避的東西,這樣自然在許多問題解決後使得他必須面對本身矛盾的真相,像是獨立思想,我們的思想我想很難是由「自己」來創造的,我的成長過程中受過各式各樣的教育,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想法,像是對於自殺這件事,武士教育過的人跟美式教育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很不容易去改變,因為他是我們接受的第一種價值觀,當這個價值觀深植我心後,要去接受另一種一定會比接受第一種來得困難許多,我們的價值觀變是建立在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中,像是我們所接受過的人所傳遞給我們的訊息及我們的生活經驗等,這方面到要感謝不少人,讓我覺得我到今天對於許多不同思想都有接觸機會,還記得高一參加教會的英文課程,到後面的招募活動時,握跟阿迪相對無言,當時意志可是相當堅定呢!XD,兩邊的同學一一站起,我屁股依然執著於椅面上~最後好像就三四個人沒表態吧!不過也讓我對於這樣半強迫式的拉人產生不小的反感,不過至少大家人都還不錯,之後也不會對我有異樣眼光(應該沒有,不然就是我看不出~),還是有說有笑,感覺我國中以後對於基本信念的東西就一直沒啥興趣,可能小時後被黑格爾嚇到了吧~從此不對任何信念太過執著,所以就偏了一點虛無,哈!
書中另一個主角是阿卡迪,阿卡迪的個性就是比較溫和型的,或是說我覺得他是比較重視感情的,他有些崇拜巴扎洛夫,又不希望保羅被他的言論打敗,他比較喜歡大家和平共處,但換句話說就是逃避爭端,不過我總覺得整本書給我比較有印象的部分反而是朋友與男女間的情愫,對於父子的部分我反而覺得不算太重,也許是要當爸爸來看才會比較注意到吧!哈哈,屠格涅夫對於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描寫真的很準確,即便由翻譯轉化過,那種切中要害的感覺還是賃人印象深刻,其實我們真的只有外在在變,人對人的基本感情一直都是這樣的,即便時代想怎樣改變,只要我們還是一樣的物種,我想這樣的作品都還是能得到共鳴的。
非常好看~好看到我現在很想再看一次,不過後來借來的是父與子,看簡介感覺應該是不會很重的內容,但是其實比我想的還要複雜很多,倒不是說劇情如何曲折離奇,跟卡式兄弟一樣,劇情本身不是本書的重點,而是書中的對話,與對話中所表達的思想,看書與看影片的差異就在於,書中對話不會被畫面干擾(而看外語片則會因會花費太多心思看對話而忽略畫面~呵),隨著文字掠過眼前,畫面或許模糊或許清晰的就會在腦中呈現,而過程中能表現出的意思又隨著個人生活經驗不斷成長,我想這就是閱讀的樂趣之一,你不但是看了一個故事,更能隨時闔上書慢慢享受與當中情節的共鳴,閱讀的目的當然是很重要,但是過程中會讓人產生意想不到的東西而影響了當初這個目的。
本書讓人印象最深的當然就是虛無主義青年巴扎洛夫,雖說個人也是偏向這邊的思想,但是很明顯的巴先生是屬於極端分子,他極度信奉自己所學到的理念,這個想法造就了他的自信,我一直會覺得我們的教育環境也是很有可能教育出這樣的青年的,對於哲學思想上的不重視,年輕人們在專業學科上很有成就(相對於自由教育的平均來說),但是在「個人風格」上好像就少了一點,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新的想法,好像都解釋的過去,又跟舊有思想大相逕庭,這不就正種年輕人反叛的心理嗎?這些老頑固都不懂這樣的新想法,覺得以前的東西都過時、保守,這樣新的潮流才是酷、才是「對的」,殊不知思想的潮流早已翻了好幾番,早在基督出現時就有人大談神已死的言論,道家思想更早在西元前就發展完整,魏晉還捲土來一番新說法,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真的是最接近現實又最遠離現實的特例,面對現實問題,狹義的虛無主義不能提供實體上的解釋,但是在思想上他是卻是令人難以辯駁的,不過像現在這樣知識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社會科學理論發展後,虛無主義的立論越來需要改變,因為他的出現我覺得應該就是對於現時的逃避,他的基礎其實就是他所規避的東西,這樣自然在許多問題解決後使得他必須面對本身矛盾的真相,像是獨立思想,我們的思想我想很難是由「自己」來創造的,我的成長過程中受過各式各樣的教育,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想法,像是對於自殺這件事,武士教育過的人跟美式教育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很不容易去改變,因為他是我們接受的第一種價值觀,當這個價值觀深植我心後,要去接受另一種一定會比接受第一種來得困難許多,我們的價值觀變是建立在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中,像是我們所接受過的人所傳遞給我們的訊息及我們的生活經驗等,這方面到要感謝不少人,讓我覺得我到今天對於許多不同思想都有接觸機會,還記得高一參加教會的英文課程,到後面的招募活動時,握跟阿迪相對無言,當時意志可是相當堅定呢!XD,兩邊的同學一一站起,我屁股依然執著於椅面上~最後好像就三四個人沒表態吧!不過也讓我對於這樣半強迫式的拉人產生不小的反感,不過至少大家人都還不錯,之後也不會對我有異樣眼光(應該沒有,不然就是我看不出~),還是有說有笑,感覺我國中以後對於基本信念的東西就一直沒啥興趣,可能小時後被黑格爾嚇到了吧~從此不對任何信念太過執著,所以就偏了一點虛無,哈!
書中另一個主角是阿卡迪,阿卡迪的個性就是比較溫和型的,或是說我覺得他是比較重視感情的,他有些崇拜巴扎洛夫,又不希望保羅被他的言論打敗,他比較喜歡大家和平共處,但換句話說就是逃避爭端,不過我總覺得整本書給我比較有印象的部分反而是朋友與男女間的情愫,對於父子的部分我反而覺得不算太重,也許是要當爸爸來看才會比較注意到吧!哈哈,屠格涅夫對於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描寫真的很準確,即便由翻譯轉化過,那種切中要害的感覺還是賃人印象深刻,其實我們真的只有外在在變,人對人的基本感情一直都是這樣的,即便時代想怎樣改變,只要我們還是一樣的物種,我想這樣的作品都還是能得到共鳴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