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1 起發佈的文章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圖片
很久很久以前應邀請去看了會動清明上河圖的展覽 想到更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為德國哲學家Walter Benjamin,收錄在一本名為「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的小書中,書名在看完書後覺得取得很適切,圖像的複製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在現代資訊科技發達後。過往繪畫或許會設定是在私人沙龍聚會中給一小群人賞析用,卻沒想到今日會被置放於美術館中向大眾展示,不同的目的卻同時成就了不同的價值,但當中的「靈光」卻不復存在,這裡的靈光定義為:遙遠之物的獨一顯現,雖遠,仍如近在眼前。當中的 「 獨一」在機械複製年代被打破了,複製品改變著世界,而此時新的藝術誕生,已被複製為目的的攝影與電影 要如何 以新的特質來取代不復在 的 靈光與原真?藝術的內涵如何被豐富又如何政治化,雖然很多對我有點艱澀的哲學用語但看完確實可以引人思考。 說回 清明上河圖展覽的心得 我覺得這想法真不錯,像是 將靈光時代的藝術加工後,推向現代 更豐富的特質去展現 ,像是保留該藝術品的原真外加上電影效果 。之前在故宮看過不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雖然我對歷史沒有研究不熟,但是光是豐富的筆法與內容讓這作品很有娛樂性,至少引人懷古之幽情這點很夠了,但是現在故宮已淪陷於阿共仔我就不知道那展區還有沒有這點特色了,不過這次因為包場加上優秀導覽的關係還真讓人再有重新認識的感覺,雖然還是有加強的空間,像是太過假的語音與音效,不然光是人物有動作與劇情這點是不錯的,不過這種藝術形式不知道題材與效益如何 ? 畢竟現在資本主義當道,展覽無法回收投資的話很難繼續,大概就等未來特效成本降低後再來看有沒有類似的作品,畢竟展場效果要全數位化搬到家中比電影難太多,說真的如果不是免費外加一頓飯我可能不會跑來看XD。